HNB之家

同道大叔、罗永浩纷纷进军电子烟,这个风口还能火多久?

很少有所谓“风口”像电子烟这样,乍一出现就被媒体集体唱衰,而且是持续地唱衰。从去年年中出现苗头开始,舆论风向和创业者们的热情大幅背离。

数数多少人卷进来,先是罗永浩公布了朱萧木的“flow福禄”;紧接着,同道大叔创始人蔡跃栋与黄太吉创始人赫畅推出“YOOZ柚子”;随后在朋友圈传播甚广的“灵犀LINX”背后则是同道大叔董事长、视觉志CEO等五位自媒体人。

flow福禄电子烟到底怎么样

同道大叔蔡跃栋的yooz电子烟朋友圈一天卖出500万销售额

以这三波自带流量的再创业者为标志,2019年初,如果说冰封的湖面上终于冒出一把火,点着的非电子烟莫属。此时人们意识到,2018年,就有十几家电子烟公司拿到了融资,背后甚至不乏IDG、真格基金这些一线机构,更多人则摆出了电子烟赛道之上可能的风险,给这个风口泼凉水。

比起口诛笔伐,我们更关心的是,明星创业者竞相涌向带刺风口背后是怎样的心态变化?投或者不投,投资机构又在想些什么?

低门槛的性感生意

电子烟最早的量产,出现在中国。

2003年,中国药剂师韩力设计发明了第一款基于尼古丁的电子烟产品,取名“如烟”。2005到2006年一年之内,如烟的销售额接近10 亿元。但随着央视曝光如烟戒烟效果造假,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管制,如烟不得不退出国内市场。

中国没能成为最大的电子烟市场,却成了最大的代工厂,全球90%以上的电子烟设备产自深圳。与此同时,全球电子烟市场增长迅猛,电子烟在海外成为潮流文化。2014年,“vape”,也就是电子烟,入选了英国牛津词典评选出的年度词汇。2018年12月,万宝路制造商奥驰亚花了128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烟公司35%的股份,估值达到380亿美元,超过了SpaceX和Airbnb。

juul电子烟

这当然是电子烟产业的标志性事件,内核则是海外先行者的财富效应。有了对标案例,这股风马上刮回了中国。但和以往VC们喜爱的赛道相比,电子烟并不是一个有着“合理”门槛的领域。

在中国有600多家电子烟生产厂商,挂牌新三板的代表企业有艾维普思、麦克韦尔、五轮电子等。新兴电子烟品牌多数由麦克韦尔等代工厂供货,印上LOGO,通过自有渠道,代理商和经销商出货。

电子烟的雾化器、电池等生产难度不大,最关键的是生产烟弹的工厂。据腾讯科技,国内在人工合成尼古丁盐方面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不超过10家,烟弹的定价权和盈利点基本掌握在这些研发工厂手中。

“你花几个月到半年时间,联系供应商,备货,外观设计,剩下就不需要你再做什么了,几乎没有任何硬性投入,本质上是个非常轻的生意。”早期投资人付强告诉创业邦记者。而原材料和供应商的限制也导致产品差异化空间有限。

尽管如此,还是有众多创业者涌入电子烟,一个关键因素是行业毛利高。将电子烟分为烟器和烟弹两个部分,烟器能有80%的毛利,烟弹也有百分之二三十毛利,平均毛利接近50%,“即使在竞争加剧后降到20%,如果走量利润也很可观”,付强认为。

除了高毛利驱动,电子烟行业另一个吸引人之处,在于潜在的市场空间。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告诉记者,现在的电子烟创业热,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新品类市场空间巨大。中国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我国烟民数量已超美国2倍,但电子烟渗透率仅为1%,而美国这一数据为13%。

低门槛,高毛利,市场空间巨大,能看做“性感”的生意吗?

商业模式和风险

李康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到电子烟,在把市面上的公司都研究了一遍之后,他觉得“这个市场还是有机会的”,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标的。“我们还需要等公司数据、架构等方面的情况更清晰再出手。整个市场发展起来应该不会太久,在资本格局形成之后,下一步就会展开竞争,抢占市场份额。”